logo

装修资讯

定制拐点将至,或迎来洗牌阶段

点击数:2682来源:发布时间:2019-04-08

走过不平凡的2018年,家居业步入了同样充满不确定性的2019年。回望过去几年最具话题性的行业事件,“定制”一定位列前排。

然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关于“定制”的好消息越来越少,“下滑”的迹象和信息却越来越多。甚至有机构预测,2018年可能成为定制家居的“拐点”。

在这个颇为重要的关口,《今日家具》希望重新梳理和审视定制行业,寻找其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未来可能的方向,为行业做一些参考。


从一个品类到一个产业,定制如何找到新的“商业模式”

定制的火热一方面是由于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,带来了不同户型尤其是小户型家居的定制需求,此外年轻一代的个性化定制以及旧房换新等需求,也给定制橱衣柜带来了巨大的增长空间。

但这只是外因。真正让定制“大行其道”的原因在于,一批领先的定制企业实实在在的摸索出了一套更高效的商业模式,而其核心仍是“更高的效率”。

和许多传统家具企业相比,优秀的定制企业往往有着更高的运营效率。在存货周转率、应收账款周转率、流动资产周转率等指标上,大多优于成品家具企业。

例如,从存货周转率来看,在2017年的高峰期12月,头部定制家具企业如欧派、索菲亚存货周转率可以分别达到8.24%和13.72%,而同期成品家具企业的存货周转率可能在一点几,不到2%。


对应起来,定制企业的存货周转天数可缩短至54天甚至32天,而成品家具企业却需要大约300天。

此外由于是先下单、后生产,定制企业的现金流、资金周转速度相比来说也更快。

在生产方式上,定制企业的自动化、信息化程度也更高,无人工厂、智慧工厂等已经率先部分实现。

可以说,定制企业充分利用了其“标准化”的优势,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。

结果是,定制家具一方面抢走了原本属于传统手工作坊的市场,另一方面也夺取了原属于成品家具企业的衣柜市场。

而随着向全屋家具的扩张,又顺势瓜分了更多份额。

可以说,定制家具从一个原本不甚起眼的品类,已经成长为一个具有极大市场和潜力的细分产业。


回归理性,洗牌征兆来临?

长城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显示,2011~2016年中国家具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从近30%逐渐下滑到10%以下,利润也逐渐下滑。

与此同时,2016年被称为定制家居的“增长元年”,定制企业在这段时期内取得了飞速的增长,普遍增速在30%以上,部分企业甚至达到50%以上,远超家居业增速水平。

但这种快速的增长随着2018年中报和第三季度财报的相继出炉,开始逐渐放缓。

2018年上半年和去年同期对比可以发现,8家定制企业的营收增速开始回落,部分已经调整到30%以下。

2018年三季度财报中,10亿元以上营收规模的6家定制家居企业,营收增长率最高为29.24%,最低为16.83%,9家上市定制家居企业的营收平均增幅为14.05%。


虽然营收放缓,部分定制企业的净利润增长依然不错,但主要归功于精细化运营的成果。

终端门店方面已经开始出现巨大压力。

由于扎堆招商、开店,许多定制家居门店处于盈亏持平甚至亏损的状态,每个月的订单量尚不足以维持一个门店的日常开销,许多经销商苦不堪言。

或许随着年末促销的来临,2018年的年终报数据会好看一些,但来自终端市场的压力已经非常明显。2019年能否保持住这样的高增长,已然是一个大大的疑问。

可以说,属于定制家居的疯狂发展时代已经渐行渐远,市场的优胜劣汰将很有可能在明年引发更多终端门店的倒闭,行业逐渐回归理性。


定制,路在何方

即便诸多数据显示,国内定制家具的渗透率仍有大幅提升空间,但这空间属于谁却是未知的。定制家居的市场依然存在,但对于流量会更加饥渴,精细化运营的时代也已经到来。

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文章中,我们将逐一介绍国内定制家居领域的现状,分析国外定制家居领域的发展情况以及对国内的启示。

此外,定制家居企业如何成功“转身”,全屋定制、大家居、整装,究竟哪一条路更有希望?定制家居在辉煌之后如何寻找下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?也将在后文逐一探讨。



首页 |方案|支持|案例|关于